4月28日上午九点,2024年先进传感与智能制造学术会议在厦门工学院合一报告厅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技术分会主办,厦门工学院承办,厦门工学院机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柔性制造装备集成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厦门工学院制造产线智能优化与控制重点实验室联合协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纳制造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院士,华侨大学副校长黄辉教授,厦门大学南强特聘周伟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陆龙生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董林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王平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林启敬教授,以及来自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华夏学院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出席本次会议,厦门工学院李德文董事长、陈舒华校长、李咏梅副校长、李文副校长、张凯处长,机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领导以及60余名教师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
开幕式由厦门工学院机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院长贾继德教授主持。李咏梅副校长、蒋庄德院士先后致辞。
李咏梅副校长首先代表厦门工学院对到场的各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她在致辞中介绍了厦门工学院近年来取得的各项成果,并希望借由此次会议,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给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建设给予指导和帮助,为学校和国家的工程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蒋庄德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厦门工学院建校十五载,正值“风华正茂期”,希望学校在第二个十年发展期,重视人才引进、基地建设、科研成果培育等,并积极推进硕士点建设工作;同时指出在当下AI、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有前瞻性的预测,也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在场的专家、学者积极发言、交流和探讨。
大会主题报告
(一)
本次会议围绕先进传感与智能制造的发展,共邀请7位专家作学术报告。
第一场主题报告由西安交通大学林启敬教授主持。厦门大学周伟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陆龙生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董林玺教授分别作学术报告。
厦门大学周伟教授作《微结构智能传感器的激光微纳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主题报告。周伟教授重点介绍了智能传感器的设计思路、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典型传感器的性能评估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对智能传感器的激光微纳制造技术进行展望。
华南理工大学陆龙生教授作《车辆智能驾驶高性能集成域控制器关键技术及应用》报告。陆龙生教授重点汇报了与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产学研合作取得的多项创新成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董林玺教授汇报《基于 ASIC 芯片的超声波频率锁频技术及其系统开发研究》。报告基于 ASIC 芯片的超声波乳化、破乳和焊接等系统研究展开讨论。
(二)
第二场主题报告由厦门大学周伟教授主持。华侨大学黄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王平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段端志副研究员及厦门工学院吴平平教授分别作学术报告分享。
华侨大学黄辉教授汇报《具有微织构表面的超大深宽比微通道散热器线锯高效加工与性能评价》。报告分析了超大深宽比微通道散热器制造的研究现状,针对超大深宽比微通道散热器制造的瓶颈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王平江教授汇报《面向新工科产教融合的数字孪生实训方法》。报告结合新工科教育目标,介绍了如何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产教融合培养,使得学生在数字孪生技术的支持下,面向企业实际课题,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
西安交通大学段端志副研究员汇报《新型钎焊金刚石砂轮的研究及应用》。报告介绍了钎焊金刚石砂轮的性能特点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近年来课题组在低热损伤钎焊金刚石砂轮研制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课题组研制的新型钎焊金刚石砂轮应用案例。
厦门工学院吴平平教授汇报《相场计算方法在铁磁性形状记忆合金中的应用》。报告研究运用相场计算方法,对铁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磁畴结构、马氏体微观组织、磁场诱发应变(MFIS)及其相关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闭幕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闭幕式上,蒋庄德院士对本次会议作报告分享的7位专家依次颁发证书。
最后,蒋庄德院士作总结发言。蒋院士首先肯定了本次会议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分会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他指出本次会议的报告从基础领域研究到应用再到产业化研究,为在场的专家、教师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借鉴。蒋院士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分会、厦门工学院承办方再次向莅临本次学术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希望在场的专家、教师们积极交流,期待各高校与厦门工学院有更进一步的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