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快讯
以就业为导向的OBE育人理念——鸿蒙智能物联产业学院华为坊主任王若龙老师育人案例分享
作者:学院办公室 发表日期:2025/08/05 10:59:26

鸿蒙智能物联产业学院


华为坊主任王若龙老师育人案例分享

以就业为导向的OBE育人理念——



      鸿蒙智能物联产业学院华为坊由厦门工学院与华为公司联合创建,王若龙老师作为华为坊主任始终秉持以就业为导向的OBE育人理念,创新构建“华为认证 + 学科竞赛 + 项目实战”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华为认证对接产业前沿技术,筑牢行业认知根基;学科竞赛聚焦创新实践,提升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项目实战深化理论运用,锻造知识和实践的融通运用能力。精准衔接产业需求,实现产教同频,为高素质技术人才成长提供扎实路径。



1

以就业为导向的OBE育人理念


1

华为云系列认证

       华为云微认证是华为官方针对不同技术领域与业务场景精心打造的认证项目,涵盖 HarmonyOS分布式应用开发、ArkTS、ModelArts等前沿技术。获得该认证的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中将具备更强竞争力。


      王若龙老师牵头组织了多场认证培训与考试活动,特邀华为云专家亲临现场为同学们授课,每年助力数百名学生成功获取华为云微认证,其认证通过率在厦门十余所高校中名列前茅。


2

学科竞赛屡获佳绩


      华为开发者大赛聚焦鸿蒙技术与本地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开放命题 + 场景落地”为鲜明特色,着重强调软硬协同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王若龙老师为参赛学生开展集中培训,内容既涵盖产品创新、算法优化等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也包括项目架构设计、功能实现等工程实践能力的强化。团队在赛事中连续三年斩获佳绩,尤其在 2024 年比赛中,不仅拿下省级二等奖与三等奖,更首次成功晋级全国半决赛。同年 10 月,团队代表厦门工学院赴华为松山湖总部参与路演,与香港中文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同台竞技。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作为全国 A 类重要赛事,旨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助力培养适应制造强国战略需求的卓越工程人才。

       在王若龙老师指导下,学生团队聚焦赛事要求,开发了“中药制药生产流程元宇宙系统”与“智能物流分拣数字孪生系统”。团队全程自主完成建模设计、动作交互开发、软件编程及系统调试等核心环节,成功攻克 VR 设备控制交互等关键技术难点。项目凭借突出的实用性与创新性赢得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于 2024 年 11 月 30 日斩获福建省三等奖。



3

引入真实项目进行实战

锡林郭勒元宇宙项目

      锡林郭勒元宇宙项目作为华为坊承接的首个社会化服务项目,在王若龙老师带领下,师生团队依托 Maya、U3D 等技术工具,聚焦 3D 建模、交互设计、多平台适配等核心技术环节展开攻坚,成功开发元宇宙体验平台与虚拟现实(VR)场景。项目推进中,王老师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从技术方案打磨到流程落地执行层层把关。学生在真实项目场景中深化了对前沿技术的理解,积累了需求分析、问题排查、团队协作的实战经验,技术应用与项目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最终团队群策群力保障项目保质保量交付,不仅为学校创收 14 万余元,更让学生在实战淬炼中实现了专业能力的跨越式成长。




②校园开放小程序项目

      校园开放小程序项目由学校馆园坊委托开发,要求在 7 天内完成开发并上线,这既是一场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更是锻炼学生实战能力的宝贵机会。面对高强度压力,王若龙老师一边持续为团队鼓舞士气、稳定军心,一边精准施策推进项目,引入互联网公司成熟的 MVP 开发模式提升效率,通过每日 Standing Meeting 动态把控进度及时解决问题,同时特邀网龙公司、星网锐捷等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入驻团队提供实战指导。在师生协同与多方支持下,项目最终如期顺利上线,不仅高质量完成委托任务,更让同学们在短周期实战中实现了工程思维、协作能力与行业认知的显著提升。


③数据标注项目

      在数据标注这一实习岗位需求旺盛的领域,王若龙老师不仅系统性规划了数据采集、标注、算法开发等全链条业务实践,更落地了两大核心项目 —— 科大讯飞数据标注项目与兴联集团高尔夫教学平台数据标注项目。学生在王老师指导下深度参与这两个项目,遵循阶梯式成长路径稳步进阶。在科大讯飞项目中从基础的数据采集与标注工作起步,精准把控数据质量标准,筑牢对数据处理流程的认知;在兴联集团高尔夫教学平台项目中,逐步深入至标注规则优化、场景化数据处理等进阶环节,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理解标注数据对算法训练的核心价值。通过这两个项目的沉浸式实践,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数据标注的实操技能、规范流程与质量把控要点,更在真实业务场景中厘清了不同领域(如通用数据与垂直行业数据)的标注逻辑差异,对人工智能训练师岗位的核心能力需求形成了清晰认知,积累的实战经验也为未来就业筑牢了竞争力根基。



④机器狗舞狮表演

      机器狗作为当前前沿科技领域的热门方向,王若龙老师依托产业学院平台,带领学生深耕技术实践。通过优化控制算法实现多模态步态精准编排,成功开发包含十多种舞蹈动作的动作库,并创新性地将前沿科技与传统艺术深度融合,赋予机器狗富有韵律感的表演能力。2025 年 7 月 10 日,这一成果在厦门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人才服务月活动中精彩亮相,演出过程中机器狗动作流畅、反应灵活敏捷,现场大放异彩。此次展示不仅直观呈现了团队在前沿技术领域的实践突破,更在全市范围内生动宣传了厦门工学院在产教融合实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彰显了校企协同培养技术人才的扎实成效。




⑤物联网智能家居项目

      物联网智能家居作为当前就业市场岗位需求旺盛的领域,王若龙老师在依托产业学院现有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实践资源。为给学生创造更多提升实战能力的机会,他主动走访企业对接横向项目,通过常态化实地走访智能制造工厂,精准引入物联网模块改造类实战项目供学生参与。学生在这些项目中深度参与模块设计、功能调试、场景适配等实操环节,不仅熟练掌握了物联网设备开发的核心技术与流程规范,更在贴近产业真实需求的实践中,深化了对智能家居领域技术应用逻辑的理解,实战能力与行业认知得到同步提升。




2

高潜人才发展计划


      好的理念的落地与深化,离不开坚实的平台载体。为此,王若龙老师带领学生团队,针对以就业为导向的OBE育人理念,专项开发了配套的“高潜人才发展计划”小程序,通过数字化工具让育人过程更精准、激励机制更明确。


      该小程序创新性地采用积分量化体系,全面覆盖学生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各项核心成长环节。参与华为认证培训、学科竞赛集中培训等活动的,计入“培训积分”,鼓励学生主动夯实技能基础。投身锡林郭勒元宇宙项目、校园开放小程序开发等真实项目实战的,累计“项目积分”,凸显实践能力的价值权重。参与坊内组织的技术分享、行业交流等活动的,则纳入“活动积分”,激发学生的团队参与感与社群归属感。


      积分排名机制参考了年轻人中广受欢迎的“天梯排名”模式,实时更新的排名榜单让学生能直观看到自身成长进度与同伴差距,形成良性竞争氛围,驱动大家主动提升参与度与贡献度。更重要的是,排名靠前的学生将获得优先推荐就业的机会,直接对接厦门工学院与华为公司及合作企业的优质岗位资源,让积分不仅成为能力的量化标签,更成为打通就业通道的“通行证”。


      这一小程序的开发与应用,让王若龙老师的育人理念从理论层面落到实践层面,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的可视化、激励机制的显性化,进一步强化了“华为认证 + 学科竞赛 + 项目实战”三位一体模式的协同效能,为特色育人体系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3

团队建设活动


      在完成阶段性工作后,王若龙老师经常会自费为同学们组织团建活动,精心策划了“别墅轰趴”、“露营烧烤”、“剧本杀”等年轻人喜爱的活动。在活动中,王老师放下讲台的威严,与学生围坐畅谈、共同参与趣味活动,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距离。这种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不仅让同学们在高强度实战后得到放松,更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加深了师生情谊,让团队凝聚力在温暖的互动中悄然增强。


      王若龙老师先进的育人理念结出了丰硕果实,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表现亮眼,王文圳同学成功入职福州博思软件,王艺璇、苏凯等同学签约宁德时代。实习领域同样成果显著,张小珑同学进入美图公司实践,吴佳乐同学赴海晟融创实习,季益琴同学在安胜网络开启实习历程。这些企业均为福建省内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知名企业,涵盖软件、新能源、互联网等核心领域。学生们能成功进入这类优质企业,不仅体现了个人能力的突出,更充分彰显了王若龙老师培养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在行业内获得的高度认可,印证了其育人模式的扎实成效。


4

总结


       王若龙老师始终深耕校企协同育人桥梁搭建,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校企双方以“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为核心目标深刻践行。他坚信每一位积极上进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创新构建的以就业为导向的OBE育人理念,已逐步沉淀为极具辨识度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通过将行业认证标准、学科竞赛、真实项目实战与就业需求导向深度融合,精准填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与产业实际需求的断层,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同步积累扎实理论与硬核实操经验,更持续为社会输送着一批批兼具实干精神与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了教育成果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王若龙老师的探索实践,不仅成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鲜活范例,更生动诠释了高等教育与企业联动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


一审 | 陈杰南 赵芷仪

二审 | 王若龙

终审 | 谢志春



联系我们
学院办公室
厦门工学院 - 人工智能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1 m.nanofridge.com 闽ICP备12018893号-2 闽公网安备35021102000439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