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要点
抢先观看!!

在上期中,从分类评估体系的构建逻辑,到全流程评估工作机制;从“五个度”质量标准的理论溯源,到“五育融合”实践路径的探索,系统梳理了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这场评估不仅是对办学成效的全面体检,更是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升级的重要引擎。
立足新起点,我校将以审核评估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动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本期我们将聚焦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与创新特色,深入解读“自定目标、自设标准、自主建设、自我诊断、自觉改进”的“五自”质量文化建设理念,并结合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改革要求,探索新时代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与创新方向。
01
第一部分:
审核评估基本知识
问
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有哪些?
答
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两类四种”方案,第一类设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审核重点38个;第二类设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7个、审核重点79个。具体特点如下:
一是分层分类设计指标体系。第一类评估少而精,适用于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校。第二类评估量大面广,细分为3 种,分别适用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
二是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审核重点,推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三是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指标体系注重兜底线、促发展,既体现国家意志,又给学校留足发展空间。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增加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四是监督高校办学“红线”问题。增设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加强对思政教育成效的审核评估。
02
第二部分:
审核评估热词解读
这些凝聚智慧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策略,恰似精准导航,为我校革新教学管理范式、深耕内涵式发展锚定方向。凭借科学理论的系统性指引与实践方法的可操作性支撑,我们有信心持续夯实人才培养的坚实底座,打造高质量育人平台。面向未来,学校将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目标,将专业能力培育与道德品质塑造深度融合,以更坚定的步伐推进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壮阔征程中镌刻属于我们的卓越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