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开云体育注册  >> 友恭书院 >> 思政工作 >> 工作研究 >> 正文
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对我院近两届毕业生在厦就业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创建日期:2011/5/15 15:49:56   浏览次数:2614

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

对我院近两届毕业生在厦就业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姓名:李 

单位:华侨大学开云体育注册    

 

[摘要]    随着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对体育专业的不断扩招和增设,体院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急剧增大,“就业难”这一问题逐渐成为体院毕业生、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而由于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在厦谋职的比例也不断增大,体院毕业生在厦谋职的形势难上加难。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个案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院毕业生在厦就业难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内外因,试求找到一条适合我院毕业生在厦门就业的途径,以减轻我院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为我院毕业生在厦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1、前言

    随着全国高等院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压力急剧增大;而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对高校体育类专业的增设,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数与日巨增,给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压力。高校扩招只是表面性的原因,而根本性的原因除现行教育体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以及大学生的就业制度与市场经济要求尚存在不适应或脱节的现象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已经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不够。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方法。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就如何提高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作一粗浅的探讨。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近两届本科毕业生

22 研究方法:

221个案调查法:本次论文对我院20092010届本科毕业生做了一定的调查。

222专家访谈法:为获本次论文科学有效的数据,对我院2009届本科毕业生辅导员并任我院就业指导的陈似海老师进行了详细的访谈。

3、结果与分析:

31 对近两年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

311 我院2009/2010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体育学院近两届共有本科毕业生 413人(2010届体育教育毕业生无法提供相关数据),其中本科专业体育教育毕业生63 人,运动训练毕业生 148人,民族传统体育毕业生 63 人,社会体育毕业生 115 人。据不完全统计(部分同学暂时无法联系),截止20109月,体育学院近两届毕业生主要从事教师、公务员、企业、公安、健身教练及自主创业等,我院一次性就业率情况如下表所示(见表一):

表一:我院2009/201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专业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体育教育      87              46                  47.1%

 运动训练       148            98                  66.2%

民族传统体育    63             42                  66.6%

  社会体育      115            73                  63.5%

资料来源:集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312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现金社会,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部分的毕业生也逐渐尝试新的工作岗位,除原有的体育老师、健身教练等普遍工作外,开始有在文武学校任职,有在《东南日报》、《海峡导报》等报社体育部工作,有的同学创建自己的事业,这些都是对一些新领域的尝试,但大多数的同学仍然从事教师、公务员、武警、公安及企事业单位等工作。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截止到20109月)

 

表二 我院2009/201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表

专业     体育教育(师范)    运动训练        民族传统体育      社会体育

行业名称  就业  占已就业人  就业 占已就业人  就业 占已就业人  就业 占已就业人

            人数   数的比例   人数  数的比例   人数  数的比例   人数  数的比例

考取升学      4      8.7%       0      0%        1     2.4%      6      8.2%

省内教育系统    8     19.1%      3      3%        3      7.1%      3      4.1%

厦门教育系统    2      4.3%      1      1%        1      2.4%      1      1.4%

公务员系统    1      2.2%       6      6.1%      3     7.1%      5       6.8%

武警部队      1      2.2%      8      8.2%      2      4.8%      1       1.4%

健身教练      4      8.7%      3       3%       7      16.7%     8       11%

定向培养      0       0%       10     10.2%     0       0%       0       0%

报业          3      6.5%       0       0%       0       0%      1       1.4%

其他         23       50%      67     68.4%     25      60%      48      65.8%

  资料来源: 集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313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发挥着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要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了解和认识我院乃至我省体育市场的就业情况。目前,我省几大高校的专业扩充,增设了体育专业,使得高校体育类毕业生数量巨增,就业供需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从上表可以看出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数较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多。由此可见,体院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形式严峻。要保住我院就业的主体地位,要求得新发展,就必须紧跟市场指挥棒导向,加强培养宽口径、厚基实、高素质的复合性体育人才,以此满足体育市场的需要。

32 在厦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导致我院毕业生在厦就业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社会性原因和高校因素外,最为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因素。

321全国各地来厦谋职的毕业生比例过大

由于厦门在福建省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众多因素中均占据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使得省内院校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的第一选择便是到厦门发展,而大部分省外院校的福建省毕业生选择回省工作的第一目标地也是厦门,这样便使得“多人哄抢一份工”情况出现。而在体育对口工作基本饱和的情况下,对其他专业选择范围较广的企业,却并未将在各个方面都相对薄弱的体育专业学生作为自己公司首选目标的考虑对象,这样进一步降低了体育专业学生在厦门的就业比率。

322就业渠道不够通畅 

    第一是户籍制度以及各种编制的局限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瓶颈”。至今仍然存在着一些限制毕业生合理流动、带有地方保护主义性质的规定:有的限制毕业生生源地,有的限制毕业生的综合测评成绩。

第二是就业市场不成熟、不规范。前几年,国有企事业单位是接纳毕业生的主要渠道,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转轨,国有企业实行减员增效,对毕业生的需求有所降低;此外,教育体制实行专业编制制度,对专业和学历进行一定的要求限定,客观上又加大了体育专业学生在厦门就业的难度。

第三是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不可或缺的学校常规性工作。目前来看,学校毕业指导尚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学生得不到具体、全面的帮助,只能自己在实践中摸索,这样难免会走弯路,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323我院学生知识面较窄

首先从体育类各专项就业情况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我院的网球、健美操、乒乓球、游泳等专项的就业率较好,运动训练专业的定向培养就业率达到100%,它们呈现的特点是:专项能力突出、选修人数较少、专业较热门。

其次是毕业生没有掌握必要的求职技能。现在国家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指导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把权利交给大学生,可是大部分的毕业生并没有掌握必要的求职技巧,不知道如何进行求职准备,如何写求职信,导致了自己与很好的单位擦肩而过。

再次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要求是:除了要求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知识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英语、计算机、经济、公共管理、公务员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法律、政治等)职业道德规范,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而体院的情况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自身的期望值较高,主要体现在新酬、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既给个人、学校和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使大学生就业走进了“死胡同”。

33 解决我院毕业生在厦就业难问题的一些办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院毕业生就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就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帮助他们顺利走向工作岗位。以下,是我个人针对就业难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和方法。

331 加强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我院学生的文化水平 

大学生择业的过程实质上也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挑选的过程,谁的素质高,谁就有优势,被录用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所以,单就这种情况,我院要对在校生进行提前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指导,为我院毕业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提供最大的帮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图书馆。我校的图书馆是一个很好的知识储备库,是全省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培养学生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经常到图书馆看一看,丰富各方面的知识,为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大学校园不仅是要培养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会如何主动地学习各方面知识,还要培养一个人学会如何做人,以便其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快的适应社会,更好的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学会创新,21世纪是个时刻都在变化的世纪,只有学会创新,时时保持创新精神,才能跟上世界的潮流顺应变化发展的时代,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3)尽可能多的开设相关知识的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学生扎实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尽可能多学科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本专业以外的知识,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332个人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就业心态是决定就业成败的关键。第一,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有利条件,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或加入学生组织、社团,丰富第二课堂生活,充分展示自身特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第二,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信息渠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兼职工作,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工作,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第三,提前做好求职准备,在拥有充实又有准备的思念学习生活的同时,还应做好最好的职前准备,如怎样获得并把握求知的机会,如何写好求职简历,如何提高职业形象和职业道德水平,如何顺利地通过面试等。第四,树立正确良好的求职心态。在面临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毕业生不管面对求职的哪个阶段,都应懂得调整自身的心态,积极、乐观、自信地迎接社会的挑战。

333加强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信息服务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广开就业信息渠道,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服务。此外,针对我院的专业性较强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邀请用人单位来我院召开专场的招聘会,也可以同其他院校一起联办,例如联合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漳州师范学院体育系等同专业兄弟院校联办体育专场招聘等。

另一方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这就给体育专业一次很好的机遇,针对我院的办学特色,抓住有利的“奥运”需求,投其所需,加强相关知识的传授与指导,引导在校生更好地学习,培养潜在的优秀“奥运”管理人才。

334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通过指导让毕业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厦门这个就业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可鼓励毕业生先到其他地方就业,如正在发展中的泉州、福州等地。通过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相关经验,并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对自己的充电,加强自身的优势,克服自身的不足,增强自身的整体素质之后,磨练升华到另一个高度,再回厦门进行就业。那时就具备应届毕业生所没有的经验优势,又通过工作环境的锻炼,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益,这样进入厦门工作的理想也将变得更加切实可行和明朗化。

335 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前培训  

    就业前的指导培训,是毕业生在校上的最后而最重要的一课。高校毕业生长期局限于校园内的文化生活,初涉社会,对新环境、新岗位估计不足,面对就业前的应试则会呈现手慌脚乱的情况。通过组织主题班会、走访谈心、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让我院毕业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及短处、正确估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明确自己择业范围的同时,更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和岗位的要求,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跳出从众、攀比等不良习惯,在面试中扬长避短,巧妙避开或弥补自己的缺点,更好地在竞争中取胜。

 336 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来抓

    就业工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应该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持续地进行。首先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应该针对现状对他们展开一系列的专题培训,让他们明白目前就业形势,将社会和学校紧密的联系起来,为自己大学毕业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并且根据不断改变的职场适时的变换自己的角色。进而加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习不是为他人,是为自己的将来”这样一个观念牢固地树立起来。其次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不仅可以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也可以更早地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为大四毕业时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进行毕业前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培训,由于简历是就业单位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如何让就业单位接受你的“第一印象”进而给你一个面试机会,简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院学生普遍存在简历制作不当的毛病,让就业单位没法接受“第一印象”给你面试的机会。通过培训让学生了解简历制作以及面试的技巧,如何扬长避短,突出自身的优点和优势,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公司,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此外,公务员考试渐渐成为我院毕业生就业的热门选择,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培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激烈的公务员考试竞争添加筹码。

337进一步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一个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如何关系到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好坏和学习自觉性的强弱。大学生离家初到外地求学,刚刚从紧张的高三学习中脱离出来,思想上有了一定的松懈和解脱,缺少应有的紧张性和自觉性,在学校中如果受到不良学风的影响容易养成厌学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经养成则成为今后求学的绊脚石,将给大学生涯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校风学风的建设,从学生入校起就进行端正思想的教育,为大学生建立起爱学、想学的良好思想,为今后大学四年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完善他们的大学学习生活。

338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价值观

“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要求用人单位也必须树立科学的用人关,价值观。现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只看到体育专业学生的片面性,应该从整体上去观察、了解、发现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具有其他专业学生所不具备的优点,如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迅速灵敏的反应能力。去掉种种偏见,积极接受他们,热情地欢迎他们、支持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不仅仅有利于我院毕业生的成长,而且也有利于用人单位整体的发展。

4. 结论

41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不断规范化、来厦就业人口的日趋增加,我院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42 在完成自身功课的同时,要加强其他专业学科特别是英语、计算机等学科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

4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深入了解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性,加强就业前的指导培训,把就业工作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来进行。

44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我院专业性较强的特点联合其他高校体育专业共同举办体育生的专场招聘。

4.5将就业指导做为一项长期且重要的工作来抓,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贯彻其中,让学生的大学生涯始终处于为一个目标奋斗的状态。

4.6 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帮助学生在大学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卫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6):90-93

[2] 周舟.大学毕业生就业特点与解决就业难的对策 [J].红河学院学报.2005,3(2):70-73

[3] 王辉强等.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3):124-126

[4] 涂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13-15

[5] 张凤美等.运动员再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4(2):101-103

版权所有: 开云体育注册 友恭书院 地址: 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 邮编: 361021


技术支持:厦门智小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