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学院始终秉持“以本为本,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目标,矢志建设百年名校。自2020年起,学校已连续五年召开教育教学研讨会,从“改革发展”到“育人工作”,再到“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和“现代教育变革”,研讨层次不断深化,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稳步前行。
今年,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厦门工学院于7月14日至16日再次召开育人与教学学术研讨会,以“拓展人工智能全生态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聚焦学科专业转型、大类培养实施、高阶教学落地以及校企融合产教融通等关键问题,总结经验,建言献策,共同擘画学校未来发展蓝图。
第二天研讨会由张凯副校长主持,主要围绕五育并举中的体、美、劳教育及实践教学展开,具体涵盖体育育人模式创新、美育素养提升路径探索,产业学院和创作坊的人才培养等。
苏涵常务副校长专题报告:美育与我们的美育实践

苏涵常务副校长作《美育与我们的美育实践》专题报告。他系统地介绍了美育发展的理论支持与教育思想,美育不仅是陶冶情感、提升审美能力的素质教育基石,更通过真善美的感染实现人格完善——这一理念既承袭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东方智慧,也呼应席勒《审美教育书简》中“美使人走向自由”的西方哲思,与蔡元培等近现代学者的美育主张一脉相承。
他还讲到了目前高校美育的基本趋势: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通过音乐、美术通识课程实现艺术教育普及化;学生艺术社团、校园艺术展演等活动形成常态化机制;厦门大学《哥德巴赫猜想》、集美大学《伟大的抉择》等原创剧目开启高校美育品牌化探索;高校从“高雅艺术进校园”转向自主打造精品演出资源。
厦门工学院在此背景下构建体验式美育体系,包括建设歌剧艺术中心、国际钢琴艺术交流中心、源缘美术馆等,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展厅鉴赏、剧场实践等场域创新,将美育融入德育、智育、体育各环节,形成真正的五育并举、五育融通的局面。他还提出,未来应该建立美育管理机制和动态支持机制,深化美育理论研究,扩大社会影响力,并为教师创作提供更广阔平台,持续推动美育实践向更高层次发展。
大体育、大美育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汇报

体育部余家红主任详细向大家介绍了以“全程覆盖、分层教学、制度刚性”为原则的“四年一贯制”体育育人体系,通过赛事引领、校园健康跑、体育产业学院、智能化场馆和体育文化建设营造全域体育育人生态。近年来实践成果显著,学生身体素质整体跃升,足球、跆拳道等比赛获国家级奖项,并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可复制的范式。

博雅教育与艺术传媒学院杜娟老师详细介绍了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美育实践活动规划、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建设,并提出“小课堂精讲+大讲座拓展”美育实践探索。通过美育育人成效评估、师资队伍建设和数字化创新应用,构建美育长效发展机制,切实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实践能力。
师德师风优秀案例分享

机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覃杰莉老师从班风学风建设、考研突围阶段分享师德师风建设实践。其教育理念强调正视学生不完美,用信任激发担当,将兴趣特长转化为教育支点,践行“用心播种,静待花开”的育人理念。

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施鹭珊老师通过未来规划问卷定位学生需求。就业方面,她倡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突破专业限制,着重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考研指导则区分专业深耕与学历提升两类需求,强化学生备考心态建设。
产业学院专题报告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谢志春老师系统汇报了产业学院的建设成效、问题以及措施和下学期计划。学院以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联合华为等头部企业共建平台,通过企业导师制、项目培训、学科竞赛等举措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实践与科研能力。

工业智造产业学院高丽贞老师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建设框架,并就校企合作内容展开详细介绍。学院以培养高质量智能制造产业人才为目标,未来将持续推进师资培训、课程嵌入和研发中心落地等相关工作,通过组织产业论坛、企业参访、产线改造咨询等服务区域经济。
实践创作基地专题报告
建筑设计创作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探索“项目式”“师徒制”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工业设计创作坊通过课程合作与跨学科融合,联动国际企业开展项目实践,学生成果得到企业认可。AI坊介绍了坊内的工作内容及成效,并鼓励全校老师利用AI坊平台实现教学相长与产学研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竞争力。
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和课程群专题报告
土木工程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支撑关系编制教学大纲和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分享了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建设成效。电子信息专业结合实践案例,围绕培养大纲修订、课程大纲编制、达成度计算及结果分析等核心内容作课程达成度分析报告。
智能产线数字孪生课程群聚焦定位目标、体系构建及跨学科高阶项目培育;大模型微调技术课程群从培养方法、课程体系及教学实践成果维度,呈现专业特色与实施成效;文化产品创意设计课程群围绕构建背景、模型架构及育人形式展开系统性汇报,并结合典型案例深度分享。三个课程群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差异化建设路径强化实践创新,推动教学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本次研讨会是厦门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第三天议程将聚焦高阶教学示范案例展示,具体涵盖四真三化、BOPPPS 和创新赛的教学设计,青教赛和示范课堂的教学片段展示;同日下午,李德文董事长将作主题报告。

厦门工学院欢迎您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孙坂南路1251号
邮编:361021
传真:0592-6667579
联系电话:0592-6667566、6667579
咨询QQ:1726225267
电子邮箱:zsb@xit.edu.cn
学校网址:m.nanofridge.com

素材来源 | 育人与教学处
摄影 | 方 靖
编辑 | 邱健蕊
二审 | 张伟莉
审核 | 白继博、任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