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
深植乡土,向阳而生
广告学子李林静的融媒体成长之路
#10
●●●
校友介绍

姓名:李林静
年级专业:2018级广告学
就业单位: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融媒体中心
校友 · 事迹
2018年,蝉鸣悠长的夏天,我拖着行李箱走进厦门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告学专业的课程表上排满了设计、传播学的课程。那时未曾想到,四年后我会用镜头语言,在普洱记录时代的声音。
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普洱市,思茅区融媒体中心的岗位让我眼前一亮。这座位于茶马古道源头的城市,保留着边地文化的厚重感,涌动着新媒体时代的创新活力。面试时,我带着在校期间积累的视觉传达知识、品牌策划经验、短视频制作等技能知识,成功叩开了媒体行业的大门。
入职首年,我经历了从校园到职场的转换,策划卫健局系列报道时,将在学院广告课上学到的叙事技巧融入新闻文案,让文字更具吸引力;天未亮时抵达活动现场,用镜头记录普洱的成长轨迹;在报道普洱茶咖两大支柱产业时,运用品牌传播知识,精心打磨作品,使其得以在新华社、学习强国、人民网等权威平台上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普洱的魅力……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广告创意能力,更是一种用专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在新闻行业的三年时光里,我参与的乡村振兴报道、民族文化传承专题等工作,本质上都是一种独特的“广告创作”。我们以新闻语言为笔,描绘城市故事;用媒体力量为翼,推动社会进步。每一次报道,都是对家乡发展的深情礼赞;每一篇作品,都是对社会进步的有力推动。
基于不算太长的工作经历,愿为学弟学妹们分享三点感悟:
保持跨界思维。广告学的核心在于“连接”,将不同的元素、领域紧密相连。在融媒体时代,这种跨界连接的能力愈发珍贵,它让我们能够突破传统界限,创造出更具影响力与传播力的作品。
保持学习思维。当下,媒体融合的浪潮汹涌澎湃,与时俱进的能力成为我们立足行业的关键。爱阅读、多阅读、善阅读,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思想,才能在当下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与创新力。
珍惜实践机会。学校为我们提供的每一个项目,都是未来职场的精彩预演。在这些实践中,我们不仅能够锻炼专业技能,更能积累宝贵的经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厦门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将于2026年迎来建院10周年。十年栉风沐雨,这里见证了无数青春的绽放。继续教育学院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生命力。就像普洱古茶树,既要深植土壤,也要向阳而生。
愿每位继教院的学子都能带着学校的馈赠走向远方——当我们用专业服务这片土地时,就是给母校最好的生日礼物。期待下一个十年,能共赴新的山海。
往期
回顾
—END—
排版:黄棋
初审:张付新
复审:张伟清
终审:陈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