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匠心,赋能乡村振兴—— ④厦门工学院闽南食尚行动队暑期社会实践对话青山食品创始人,解码匠心传承

发布者:陈玉发布时间:2025-07-11浏览次数:11

传承红色匠心

赋能乡村振兴

厦门工学院闽南食尚行动队暑期社会实践

对话青山食品创始人,解码匠心传承

蝉鸣盛夏,厦门工学院闽南食尚行动队的脚步叩响了厦门翔安的石板路。当这群年轻人踏入青山食品加工厂时,糯米蒸煮的甜香与机械运转的嗡鸣正编织着一首传统与现代的协奏曲 ——在这里,他们不仅见证了七道工序雕琢出的桔红糕,更在创始人陈青山布满老茧的双手中,触摸到了四代人守护的味觉传承密码。

Part.01

   车间里的时光叠影

当青春遇见四十年匠心

踏入青山食品加工厂,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与弥漫在空气中的独特香气扑面而来,团队成员瞬间被这里浓厚的生产氛围所吸引。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深入车间,亲眼见证食品从原料到成品的每一道工序。从严格的食材筛选,到精准的工艺把控,再到严谨的质量检测,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青山食品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这台碾米机是我2年前改的,石磨盘换成了不锈钢,但转速必须保持和手工碾米一样的节奏。”陈青山指着车间里锃亮的设备,指尖划过机器边缘被米浆磨出的细微凹痕。三下乡团队成员听工厂工作人员讲解浸泡需精确到3小时 30分的奥秘 。

Part.02

访谈间的味觉家谱

从闽南馈赠到全国非遗

“我始终希望我们闽南小吃不仅仅局限于厦漳泉”这个始于提高闽南小吃知名度初心的事业,在 2014 年成立厦门陈青山食品有限公司时,已衍生出原味、黑糖两种口味,却始终保持着 "三不添加" 的祖训 —— 不添防腐剂、不添人工色素、不添增味剂。

在采访中,创始人陈青山先生热情地向团队分享了创业历程。多年前,怀揣着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情怀,他毅然投身食品行业。创业初期,面临技术、资金等多重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品质永远是第一位的。” 陈青山先生坚定地说。正是这份坚守,让青山食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多次登上多家报纸头条媒体报道,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陈青山还谈到,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山食品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让老味道焕发新活力。团队成员们认真聆听,不时提问,与陈青山先生展开深入交流。

时光流转,当年抓着桔红糕往嘴里塞的儿子陈海鸿,如今已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在他的带领下,厦门陈青山食品有限公司于2014年正式成立,传统工艺与现代管理碰撞出新的火花。而陈海鸿的孩子,也会踮着脚,眼巴巴望着爷爷和爸爸制作桔红糕,抓起一块塞进嘴里,笑得眉眼弯弯。软糯的糕点,填满了三代人的童年,更承载着家族对匠心的承诺。

从货郎担到现代化工厂,从单车铃声到电商物流的叮咚声,变的是时代的浪潮,不变的是陈氏家族对 “做好一块桔红糕” 的坚守。这份藏在米香里的传承,不仅是翔安的味道,更是中国匠人精神最质朴的注脚。下次品味桔红糕时,不妨细细品味 —— 舌尖的软糯里,藏着四十年的光阴故事。

在队长采访完创始人陈青山后,团队成员王心怡在三下乡笔记里写道:"原来传承不是复刻老物件,而是像桔红糕的糯米粉,把每代人的创新都揉进传统的肌理里。

Part.03

青春手记里的传承答案

返程前,团队收到陈青山赠送的手工桔红糕,每块糕点都系着红绳 —— 这是闽南人传递祝福的方式。在实践日记中,队长陈涵霖写下感悟:“当我们用知识分析蒸煮温度曲线时,陈爷爷说 '好糕会冒三阵热气';当我们讨论电商营销时,他的孙子演示如何用抖音直播包糕手艺。原来传统与现代从不是对立面,就像桔红糕的糯米与糖水,彼此成就才得软糯绵长”。

如今,青山食品的桔红糕正通过三下乡团队搭建的助农平台销往全国,而学生们设计的 "非遗工艺匠心包装礼盒" 包装方案,让更多人在撕开包装盒时,能看见包装内侧印着的工序插画 —— 那是七道工序与四代人青春的重叠投影。或许正如陈青山在采访末尾所说:"做糕如做人,要经得住时间揉捻,也要舍得把心甜给别人尝。"

此次实地调研与采访,不仅让三下乡团队成员对食品加工行业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也被陈青山先生的创业精神和对品质的坚守所打动。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实践中的所学所悟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Baidu
map